近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披露了《浙江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受理公示》,标志着项目即将进入新阶段。
环评文件显示,项目选址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浙江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2485万元,在现有已购土地范围内,改造现有综合车间、新建特气站,购置流化床、包碳机、气流粉碎机、筛分机、除磁机、包装机、风机及其他输送与转料设备等,形成50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此次投建的“年产50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是项目公司浙江启源新材料的母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一体化锂电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65年,是全球农化销售20强和全球十大有机硅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作物保护、硅基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三大领域。截至目前,新安化工电芯研发已有24年的历史,专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在新安化工看来,硅碳负极是解决能量密度限制的关键突破口,也是电池增效的重要方向之一。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性能、快速充电性能、温度适应性强、安全性能提升等性能优势,同时市场优势巨大,可用于高端电池领域。
尤其是在当下,硅基负极正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布局固态电池的标配材料。例如广汽集团发布的全固态电池,采用第三代海绵硅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国轩高科发布的全固态金石电池,也使用了微纳化固体电解质、超薄膜包覆单晶正极和三维介孔硅负极。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硅基负极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提升,并且有望成为未来固态电池主流的负极应用方案。
业内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硅碳负极的市场渗透率将至少提高两倍,甚至达到10%以上,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扩大,率先布局固态电池及相关产业链的厂商,有望受益于产业化进程加快。
来源:电池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