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光伏板块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收官,隆基、晶澳、通威等30家光伏企业均按时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整体来看,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受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释放、全球市场需求阶段性放缓导致的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以及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库存减值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延续此前的亏损态势。
具体来看,除少数,如横店东磁、林洋能源、福斯特、禾望电气等实现盈利为正;大多数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且部分企业亏损额同比有所扩大;同时,也有如爱旭、弘元、亿晶等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产品结构调整与海外市场拓展中展现出减亏迹象。
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4亿元到2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2.43亿元,同比减亏24.43亿元到28.4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32亿元到3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2.77亿元,减亏16.77亿元到20.77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与服务投入,实现了组件销量的增长,但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影响,公司经营仍为亏损、增量不增收。公司不断加强内部运营管理,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快速下降,实现同比大幅减亏。
晶澳科技
晶澳科技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5亿元到30亿元,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6.4亿元,二季度据测算预计亏损8.6至13.6亿,环比好转。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亏16.26亿-21.26亿。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18.6亿元到2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亏10.41亿元到15.41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市场拓展,加速推进国际化布局,并依托技术领先优势,电池组件出货量维持行业领先地位。然而受近年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影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各环节主要产品价格对比同期整体承压下行,同时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加剧,导致公司组件销售均价和盈利能力同比下降,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通威股份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亏损49亿元至5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亏损31.29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亏损49亿元至52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虽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状况仍未显著改善,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受此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经营录得亏损。
虽经营业绩阶段性承压,但报告期内公司各项核心业务仍维持稳健经营,其中光伏业务持续保持多个环节核心竞争优势,饲料业务稳定为公司贡献业绩;公司财务流动性储备充足,技术研发持续突破,为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TCL中环
TCL中环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为40亿元到4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1亿元至46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有所增加。
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5-6月,产业链需求逐步降温,叠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供需失衡,库存压力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受产品价格下跌及存货减值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亏损。
爱旭股份
爱旭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1.7亿元至2.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4.1亿元至5.2亿元,同比亏损大幅减少。结合一季度净利润亏损3亿元,预计单二季度净利润盈利0.2亿元至盈利1.3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伴随全球市场对BC组件价值认同度的提升,ABC组件高功率、高安全、高美观等优势逐渐显现,公司围绕ABC产品创新打造的以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已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公司精准细分价值市场、价值场景,优化产品结构,ABC组件产销两旺,通过深耕欧澳日等高价值市场、高价值场景,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向好。公司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产品成本、期间费用持续下降、存货跌价损失大幅改善,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协鑫集成
协鑫集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亏损2.5亿元到3.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2.7亿元至3.6亿元,同比转亏。
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上半年,在光伏政策推动下,国内光伏市场出现阶段性抢装潮,光伏行业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然而,受产业链供需失衡影响,组件终端价格处于低位,组件毛利率同比下滑,行业主链环节普遍出现亏损。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实现上半年央国企大型招投标项目中标规模位居行业第三,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极致降本增效,自产电池及组件非硅成本、产能利用率、存货周转天数及现金周转效率行业领先,提升经营效益,收窄亏损幅度。
双良节能
双良节能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5亿元到6.5亿元,经测算,预计公司今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39亿元至4.89亿元,环比下降110.56%至203.73%;2025年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5.2亿元到6.7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目前,公司光伏单晶硅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高。报告期内,受国家136号文影响,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呈阶段性旺盛。进入二季度,随着抢装需求退坡,市场需求放缓,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继续下行探底,进而导致公司单晶硅业务总体盈利下降,公司经营业绩亏损。
钧达股份
钧达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亿元至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亿元至5亿元;钧达股份2025年Q1财报显示,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亏损1.059亿,扣非净利润亏损2.172亿。可见钧达股份在二季度亏损较一季度维持或环比增亏的态势。
业绩变动原因:受过去几年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规模持续扩张影响,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供给大于需求局面,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公司产品盈利能力承压。受此因素影响,公司经营利润预计录得亏损。
沐邦高科
沐邦高科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5亿元到1.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48亿元到1.8亿元,同比减亏。
业绩变动原因: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硅料和硅片均价大幅下降,且硅片价格降幅大于硅料;同时,制造费用中的电费、坩埚等耗材价格同比增长,使得主营业务毛利大幅下降。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硅片(硅棒)业务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上升。
京运通
京运通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为亏损1.65亿元到2.2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1.75亿元到2.3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受光伏行业周期整体影响,公司的参股企业经营业绩亏损,在权益法核算下确认的投资损失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受行业环境、市场波动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新材料业务所涉及的硅片环节利润依然为负,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国晟科技
国晟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0.8亿元到1.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0.83亿元到1.23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由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公司上半年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率低,固定成本高,盈利能力不足。
亿晶光电
亿晶光电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20亿元至1.6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19亿元至1.59亿元;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减亏65.96%至74.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亏66.46%至74.89%。
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行业迎来短期抢装潮,光伏行业在政策调整、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因光伏行业前期扩建产能加速释放导致产品库存积压,当前供需错配的阶段性困境仍存,市场竞争持续加剧,行业整体毛利及盈利水平下降,企业现金流承压。受上述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亏损。但公司通过持续推动运营效率提升、费用精细化管控、多元业务开发工作,亏损较上年同期显著收窄。
弘元绿能
弘元绿能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2.9亿元到3.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实现减亏80,725万元到86,72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3.5亿元到4.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实现减亏55,056万元到61,056万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全球光伏行业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波动特征。年初,受中国光伏政策调整窗口期影响,国内市场出现了集中的抢装现象。然而进入第二季度(5-6月),行业需求及价格趋势发生明显转变,随着中国抢装潮结束及欧洲市场进入季节性淡季,全球光伏组件需求环比下降,产业链产品价格下滑明显。在此背景下,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受到冲击,叠加库存减值影响,整体业绩出现亏损。面对行业调整期的挑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加速库存周转、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等,确保核心业务保持稳定运营。
拓日新能
拓日新能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0.48亿元至0.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5.10%至404.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0.55亿元至0.7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0.28%至345.84%。
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上半年,由于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受此影响,公司光伏玻璃和组件业务的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公司的光伏发电业务受限电因素影响,其营业收入和毛利率也有所下降。
横店东磁
横店东磁预计2025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9.6亿元至1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42亿元增长49.6%至6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10.2亿元至1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2亿元增长69.4%至84.3%。
经测算,预计公司今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02亿元至5.92亿元,环比增长9.61%至29.26%。
业绩变动原因:公司在磁材产业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占率提升,同时新产品和器件的市场拓展初见成效;光伏产业方面,在政策的推动下,公司稳步推进国际化,海外产能实现满产释放,出货量持续提升;锂电产业则聚焦小动力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市场拓展。综上,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欧晶科技
欧晶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为亏损0.7亿元到0.8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0.73亿元到0.89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虽在装机量上取得显著增长,但产业链各环节仍面临着阶段性供需失衡、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等问题。受产能利用率及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亏损。
宝馨科技
宝馨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32亿元至0.49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06亿元减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0.3亿元至0.47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03亿元减亏。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因上年末转让股权致合并范围变化,以及客户订单量有所减少,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主要系合并范围变化,以及客户订单毛利率有所提升,降本增效取得成效所致。
棒杰股份
棒杰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1-6月预计续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6.62%至增长15.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0.88亿元至1.48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受光伏板块子公司债务压力及停产影响,公司报告期内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光伏板块长期资产金额较大,设备折旧、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较高。此外,受公司流动性风险持续影响,公司对因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债务逾期的违约责任计提了预计损失。
合盛硅业
合盛硅业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亏损3亿元至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归母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约亏损5.5亿元至4.5亿元。经测算,预计公司今年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6亿元至6.6亿元,环比下降315.38%至353.85%。
业绩变动原因: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硅下游需求整体弱势,以及光伏行业自律公约的影响,导致多晶硅整体开工率处于低位。此外,工业硅和多晶硅供需阶段性失衡,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特别是二季度光伏抢装潮退坡,终端需求降温,价格跌幅明显扩大,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林洋能源
林洋能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亿元到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49亿元到3.09亿元,同比减少41.53%到51.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5亿元到3.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31亿元到2.91亿元,同比减少40.79%到51.39%。
业绩变动原因:新能源板块,受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公司新能源电站BT项目尚处于建设期,相关销售收入暂未确认;同时,光伏电池片市场价格阶段性下行致盈利空间承压;电力市场化交易结算电价受规则调整存在阶段性波动,对收益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储能板块,上半年,由于国内行业竞争持续激烈,公司聚焦提质增效经营策略,深耕优质合作资源,项目规模阶段性调整。上述因素共同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形成一定影响。
金晶科技
金晶科技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1-6月业绩预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0.9亿元至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36.39%至132.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15亿元到1.25万元。
业绩变动原因:受主营业务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玻璃、纯碱销售价格同比出现下滑,导致毛利率降低。
石英股份
石英股份公告称,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6亿元至1.17亿元,同比减少54.45%-62.6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55亿元到0.67亿元,同比减少73.58%到78.31%。
业绩变动原因:主要是受下游需求影响所致。其中,光伏行业阶段性市场供需失衡,致光伏用石英材料价格下跌。针对市场变化,同时为降低风险,公司执行谨慎销售策略,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同比大幅下滑。下一步,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状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赛伍技术
赛伍技术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0.7亿元到0.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0.75亿元到0.85亿元。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业绩预亏原因主要系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产业链同质化竞争加剧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光伏胶膜产品价格下滑,光伏背板产品销量下降,致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产品盈利水平承压。
亚玛顿
亚玛顿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1-6月业绩预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00万至2000万,净利润同比下降247.59%至210.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900万元至34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57.47%至1,925.99%。
业绩变动原因:2025年1-4月,光伏行业因国家政策调整引发国内分布式市场短期抢装潮,导致短期需求集中释放,光伏玻璃销售单价的快速回升。2025年5月-6月,随着产业链需求逐步降温,产业链价格快速回落,受产品价格下跌及存货减值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亏损。
苏州固锝
苏州固锝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4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46%至307.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70万元至55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2.13%至87.98%。
业绩变动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参与投资的苏州国润瑞琪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所投资的项目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与2024年上半年度相比公允价值显著上升所致。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工厂新项目效益尚未显现;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光伏银浆业务的收入有所下降。
福莱特
福莱特玻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亿元到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12.19亿元到12.69亿元,同比减少81.32%到84.6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5亿元到2.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12.35亿元到12.85亿元,同比减少83.45%到86.82%。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及内卷等因素影响,2025年上半年光伏玻璃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部分主要原材料纯碱、石英砂的采购成本下降,以及一系列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措施的实施抵消了部分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对冷修的玻璃窑炉和部分光伏玻璃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福斯特
福斯特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7,309.1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45,535.86万元,同比下降49.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576.6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47,338.51万元,同比减少52.65%。
业绩变动原因: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原材料光伏树脂采购单价及光伏胶膜产品销售单价均下降,并且光伏胶膜产品销售单价下降幅度大于原材料光伏树脂采购单价下降幅度,导致本期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和综合毛利率下降,毛利额同比下降46.72%。此外,报告期内,虽然公司新业务电子材料实现盈利,但其他新业务例如特种薄膜及投资上游原材料POE树脂等发生亏损。
天洋新材
天洋新材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亏损800万元到115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58万元到708万元,同比减少约81%至16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亏损645万元到99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将增加115万元到465万元之间,同比增加约10%-42%。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光伏封装胶膜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5%,因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持续的低价竞争导致光伏封装胶膜售价维持低位,甚至出现负毛利行情,在此情况下公司主动缩减接单量致使收入下降,但公司已投入并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厂房及设备仍需按期计提折旧,由此导致光伏封装胶膜业业务板块亏损,进而影响公司整体报表净利润为负。
禾望电气
禾望电气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4亿元到2.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7,921.98万元到10,021.98万元,同比增加51.18%到64.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亿元到2.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693.39万元7,793.39万元,同比增加34.91%到47.79%。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业绩增长原因主要系新能源业务增长。
宇晶股份
宇晶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万元至1,200万元,同比下降74.28%至82.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0万元至15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7.57%至96.36%。
其中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956.39万元,第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公司国际业务顺利交付,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业绩变动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主要由于全资子公司金刚石线业务和控股子公司切片加工业务产能利用率较低、盈利不及预期。
本文内容由集邦光储观察整理,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