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太阳能制造商Gstar Solar宣布,菲律宾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工厂将于2025年5月18日开始量产。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包括1.5GW光伏电池和1GW组件年产能,二期计划在菲律宾苏比克湾工厂新增2GW组件产能,投产时间尚不明确。
该工厂生产N型组件,采用183.75mm N 型电池和 72片双面双玻设计,输出功率为595W,转换效率为23.03%。组件采用激光无损划片、超级多主栅(SMBB)设计和高密度封装等技术,具有高双面率、优秀的弱光性能和更低的温度系数,适用于商业和工业应用以及大型光伏发电站。
Gstar Solar 选择在菲律宾设厂,很大程度是因为目前菲律宾不受美国现有主要 AD/CVD 措施的直接影响,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更顺畅地将产品出口到美国等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 100% 不会被征税。未来依然存在贸易政策变化和调查风险,是否会被征税关键在于其菲律宾工厂生产活动的实质性和合规性。
全球布局
此外,Gstar Solar积极在全球范围拓展布局。2024年8月,Gstar Solar与Siraj Group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在阿联酋建设一个2GW光伏组件制造项目,该项目主要采用N型技术。
2024年4月,Gstar表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硅片工厂已经开工建设。该工厂规划3GW拉晶产能和3GW切片产能,将生产182mm和210mm的单晶硅棒和大尺寸硅片。今年4月,Gstar收到了一批太阳能设备,包括单晶生长炉和先进的控制系统,将在印度尼西亚的硅片工厂使用生产。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5月进入试产阶段。
Gstar作为一家具有中资元素的新加坡国际光伏企业,其股权结构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新加坡注册实体Gstar Solar Pte Ltd由开曼群岛离岸基金控股(占比62%),其中中资机构深圳某新能源产投基金通过VIE架构间接持股约34%,显示出中资在Gstar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此外,挪威主权基金Norfund持股18%,剩余股份由新加坡私募资本持有。这种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不仅为Gstar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为其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官网信息,Gstar Solar于2019年成立,采取“1+N”模式的全球战略,即以新加坡为总部,逐步在中国、印尼、老挝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截至2025年,Gstar Solar在东南亚的总产能为17.5GW。
文章来源:集邦新能源编译整理